图片
文章正文
罗氏——客家祖地最响亮的姓氏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8-25 16:25:14    文字:【】【】【

admin2023/08/25

 

 

岭南客家网站长 罗小群

 

一千五百多年前,位于武夷山脉的中南段的黄连峒,四周山高林深,境内地势相对平坦,丘陵地貌,自然资源丰富。却地广人稀,只有少数畲族人在此居住。当饱受战火动乱和灾害之苦,颠沛流离的中原南迁百姓陆续到此休养生息时,公元580年的隋朝大业年间,罗氏先祖珠公第二十二世裔孙罗万发由沙县迁入此地,并随同后迁来的巫氏罗俊一道,带领百姓就峒筑堡卫众,使寇不敢犯。硬颈拓荒,伐木种粮,丰衣足食。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朝廷根据黄连峒户籍人口及其发展情况,将黄连峒升格为黄连镇。 

自罗万发协同巫罗俊开发黄连峒起,罗氏祖孙四代和百姓黎民一起历经一百余年的艰辛创业经营治理,文化教育、林、农牧、手工等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使黄连镇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生活富庶,社会和谐,有较强实力的人居胜地。睿智敢为的罗氏令纪公(688---777年,即唐垂拱四年生,唐大历十二年卒),又名毓政,号维纲),顺势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向朝廷奏请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获准,使黄连成为古汀州八县中建县最早的一个县,早州府汀州建制11年。朝廷委任时年37岁罗令纪掌管全县政务,赐冠带玉帛以资褒奖,当之无愧“开县功臣”。此后,运用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带领当地百姓励精图治,黄连全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明代一知县曾高度评价罗令纪建县之功,云:"升镇为县,民赖以安;度地为域,国可以守。一朝之建策非常,千古之流芳未泯。"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罗令纪又被旌推为"义士",并建祠祀之。为纪念其建县之功勋,百姓在当时县衙左侧的一座土地庙,供奉他的塑像,春祀秋尝,从未间断。

令纪公卒时葬于城西侧竹筱窝,后因新建县衙而迁葬翠华山南麓。南宋淳熙十一年 (1184)改葬温泉 (今湖村镇店上村)丰畲罗家寨。1989年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千余年来,不仅为家族祭拜,地方官员和他姓民众也祭扫不断。

纪念罗令纪及罗氏入闽始祖罗万发的建筑,后唐同光年即公元923年至936年间,有罗氏后人建于宁化县城内翠华山下的罗氏家庙。后于南宋时期毁于战火,后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重建于翠江边131号。占地740平方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书读万卷,学富五车的罗氏举人罗登标致仕返乡,在此开馆办学,传播文明。此家庙又谓“豫章书院”。罗氏家庙200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八闽名祠”,2007年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点。

 

此行到宁化参加第20届宁化客家祖地祭祖活动,我带去了与同姓宗亲合作的自撰对联书法作品“先祖徙赣山, 硬颈拓荒, 终启黄连县史;   后昆耘闽水, 豫章传道, 序承罗氏家风”,表达对宁化罗氏的敬意,可惜因其家庙在翻修未完工,无法在家庙正式赠送。     

 

       对宁化罗氏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的肯定,在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石壁客家公祠中得到体现。罗氏祖先的牌位位于公祠正中中华汉族始祖炎黄二帝右侧旁,所有姓氏祖先排位数的第三排。曾氏祖先排在最后一排即第六排居中位置,亦环炎黄二帝而立。我们岭南客家网两位罗姓和曾姓记者以各自姓氏祖先子孙的名义,对祖先进行了敬香祭拜,同时为本站其他不同姓氏的工作人员的祖先也作了祭拜。值得一提的是,本人在公祠时,碰到了自深圳来的同姓宗亲。他乡同祭祖先,欣喜溢于言表。

 

有令人自豪的先祖,自然也想做让祖先骄傲的子孙。因为客家人讲攀比,讲面子,热心公益,希望光宗耀祖,这是我们至今在极力争取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到广西开一届的原因之一。听宁化的罗朝祥和罗兆银宗亲说,2015年是宁化建县1300年纪念日,这是客家祖地罗氏的殊荣,也是全体罗氏的殊荣。届时我会再来,本站曾宪元记者说他也会来,带同姓宗亲一起来。

 

(写于201410月)

 

 

(罗家音频视频多,谁赠空间与我和?括号:付费也可)

广告虚位以待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